技术支持
干式变压器温控器发展史
时间: 2013-4-23 8:56:22 | 浏览: 2046 | 更多关于《技术支持》
自从1964年德国AEG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干式变压器以来,干式变压器由于具有难燃、安全、维护方便、体积小等特点,得到迅猛发展,并在城市的高层建筑和电站等场所得到广泛的应用。在80、90年代国内许多变压器厂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干式变压器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使我国干式变压器得到迅速发展。干式变压器的制造厂也从最初的七、八家逐渐增加到几十家,目前已有上千家。
在变压器运行中,如果遇到短路、过载、环境温度过高或冷却通风不够等情况时,就会使变压器过热。对于干式变压器,其热平衡性能差,绕组温度超过绝缘耐受温度使绝缘破坏,是导致变压器不能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变压器绕组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测、驱动风机实现强迫风冷及报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维护干式变压器运行的重要部件,能有效防止变压器温升过高引发事故,还能促进变电站的科学管理,通过降低温度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其工作可靠性的高低和操作是否方便将直接影响到干式变压器的运行质量。
最初,干式变压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有4种形式。
(1)盘式温度表:可测量铁轭外侧空气上部的空气温度,无保护功能。
(2)毛细管式温控器:可对旁边一相低压线圈进行过热保护,无显示功能。
(3)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控装置:可对三相低压线圈进行过热保护,无显示功能。
(4)铂热电阻测温装置:在A、B、C三相低压线圈预埋三只铂热电阻,用数显温度计巡回显示三相的温度值,并可对它们进行过热保护。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和完善。前三种温控系统逐渐被淘汰,铂热电阻温控系统则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末,铂热电阻温控系统刚出现时,为普通电子电路,非智能型结构,功能上也较单一,只有显示和热保护功能。随后为实现温度信号的远传显示和控制,在温度控制系统上添加了4~20mA电流输出,使温控系统具备温度变送器功能,在测温同时同步输出温度信号。
在90年代初,电子仪器产品大都采用微电子技术进行升级换代,其技术特征是在丰富仪表功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干式变压器的温控系统也随这个大趋势得到发展。许多温控器生产厂家开发出了XMT系列单片机智能型温度控制系统。
这种温控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A、B、C三相巡回显示:最大值显示;直接启停风机;超温、故障报警;光电耦合,冗余保护系统;自修正子程序等。
随后,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又出现了带有计算机通讯接口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温控系统可与外部监控系统进行通讯。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先是采用RS232接口向数据处理系统输出信息,但是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后逐步被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便于维护的RS485接口所取代。现在大多数干式变压器的温控系统可通过通讯接口将三相巡显温度值、变压器运行状态信息及设定的特殊温度值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也可对温控系统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改。
随着干式变压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声光报警、手动风机操作、手动消音、手动跳闸、“黑匣子”(记录最后4次断电时的三相绕组温度和本机的工作状态)等功能。